新浪财经 > 评论 > 正文

纽约时报:如何看待中国对非洲投资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2年09月03日 11:00  财经国家新闻网

  美国《纽约时报》近日刊登经济学家、《赢者全得:中国的资源之争及其对世界的意义》一书作者丹比萨。莫约一篇文章,题为《北京:非洲的福音》。财经国家新闻网将其摘编如下。

  2011年6月,美国国务卿希拉里。克林顿在赞比亚发表演说时警告,一种“新殖民主义”正在威胁非洲大陆。“我们知道,在殖民时代可以很容易进入一个国家,开采那里的自然资源,贿赂一下当地领导人,然后就走。”

  2009年,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国。中国对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不到1亿美元,激增到2011年的120亿美元以上。

  中国自从2005年开始对非洲大举投资以来,就一直被看作是贪婪攫取商品、为了获得这些商品肆无忌惮剥削非洲人的隐秘帝国主义者。难怪美国政府会猛烈抨击自己的这个新对手——就在中国队非洲展开大规模投资时,美国却只能站在一边,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,逐渐消散。

  尽管美国如此危言耸听,但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动机实际上很单纯。为了满足中国人口需要,防止出现危机,中国必须保持国家经济高速增长、继续让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贫困。

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中国就需要耕地、石油和矿产。在国内有大量一贫如洗的人口时,还要致力于所谓殖民主义野心,那是完全不理智的做法,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战略思维。

  此外,也没有证据支持这样一个说法,即非洲人自己感觉受到了剥削。相反,中国的角色在非洲大陆各地受到广泛欢迎。2007年,皮尤研究中心对10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展开调查,结果发现,绝大部分非洲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。

  实际上,在所有受访国家中,当地人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,比对美国的投资态度要积极得多。在塞内加尔, 86%的受访者认为,中国在他们国家的活动,改善了他们的生活。相比之下,认为美国投资改善其生活的,仅占56%。在肯尼亚,91%的受访者称他们认为中国的影响是积极的,而对美国持有同样观点的受访者只占74%。

  也有人指责中国公司喜欢把中国员工运到非洲工作,而不雇佣当地人,这种说法在就业数据面前不堪一击。在一些国家,比如赞比亚,非洲和中国员工的比例最近已经超过13:1。

  当然,中国不能侵害工人权力和污染环境。对侵犯人权、破坏环境和腐败的行为,应有严肃和公正的调查。但如果一味对中国指手画脚,称中国在非洲总是苛待工人,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。

  如果有这种情况,绝大多数的责任也是来自非洲领导人本身。中国在赞比亚拥有的铜矿,出现了一系列劳工和人权事件,但人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:执行社会政策和保护环境,都是当地政府的职责,一旦出现恶性事件,最应当追究的也是当地决策者的责任。

  批评中国的人,没有看到导致很多非洲领导人腐败、对民众不负责任的根本原因。几十年来,很多非洲政府不顾自己在国内的职责,为了获取大笔捐赠而一味迎合国际捐款者。就连用意良好的救助也削弱了政府的责任。救援割断了非洲人民与其政府间的关系,因为民众一般来说,在如何使用救济款方面没有任何发言权,而政府经常只满足捐款者的需求,而不是民众的需要。

  在运行良好的社会,政府从公民那里得到收入(一般以税收的形式),然后承诺为大众提供商品和服务,比如教育、国家安全和基础设施等。

  很多非洲政府未能履行责任而能持久不垮台,靠的是很少有附加条件的外国援助,而不是依靠从自己民众那里收取税赋。幸运的是,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西方对非洲的援助减少,这使得非洲国家有机会纠正结构失败,从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,最终让政府承担起责任。

  近六成非洲人口年龄在24岁以下,外国投资和创造就业是减少贫困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唯一力量。中国对资源的追逐,为为非洲带来了迫切需要的贸易和投资,也为非洲的出口创造了宽广的市场。这对一块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陆来说,是莫大的好处。

最近访问股

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

热门股票